加入收藏

关于新上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准备工作的

作者:医学系办公室 时间:2008-10-24 点击数:

关于新上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准备工作的

情况汇报

我校自申请改建为本科医学院校起,始终把专业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,在教育教学理念、教学计划制定、师资力量配备、教学仪器设施等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准备工作,特别是2007年底教育部评估结束后,采取各种有力措施,加快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建设步伐,取得了显著的成效,现将准备工作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:

首先,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,转变教育教学观念,适应从专科到本科的“转型”,明确临床医学专业的定位,即:为农村基层、城市社区培养“下得去、留得住、用得上”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
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是“厚基础、宽口径、高素质、重应用”。所谓“厚基础”是指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,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,系统扎实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、基本知识,有一定的科研能力,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不同于专科层次“理论适度够用,重在技能训练”的培养原则;所谓“宽口径”一是指知识范围要宽,不仅具备专业知识,而且注重边缘学科、相关学科对医学的交叉和渗透。二是指适用范围要宽泛,能够承担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各项工作任务;所谓“高素质”是指综合素质要高,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品质,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,有一定的科研教学能力。这也是专科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有所不同;所谓“重应用”是指能够理论联系实践,重在应用,熟练掌握临床技能,胜任农村各项防病治病的具体工作任务,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这个培养目标,着力体现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,即在继续强化应用能力的同时,大力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,使之具备较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。

第二,根据上述培养目标,自2008年4月份开始,集中力量修订本科教学计划,先后赴泰山医学院、滨州医学院考察学习,借鉴兄弟本科院校的治学经验,四易其稿,最后经由校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审议定稿。该方案以素质培养和应用能力为主线,构建了公共课、专业基础课、专业课、选修课、实践教学环节五大模块,形成了基本能力、专业能力、应用能力、综合能力、多阶段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,在59门必修、选修课中,设置人文社会课程12门,体现了医科教学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。

第三,大力引进人才,优化师资队伍,在原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,07年下半年至今,招聘副高以上职称的内科、外科学科带头人两名,硕士研究生17名。临床医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1人,其中硕士38人,本科78人;按职称划分,副高以上48人,中级20人,初级49人,从学历、年龄、职称等方面形成梯队结构,既能满足本科教学需要,又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。

第四,学校近期投资70余万元添置了胸腹部听触诊模拟人22具(原有22具),综合急救心肺复苏模拟人12具,创伤综合急救训练模拟人2具,妇产科实训模型8台(件),大大提高了校内实训的仿真仿生程度,能够满足本科段校内实训的要求,为理论与实践结合,后期实践教学接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。

第五,学校在拥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和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基础上,近期又与解放军148医院建立了“军民共建医学教学基地”的协作关系,该院为三级医院,开放床位520张,使教学医院的总床位达1750张,能够充分满足后期临床教学、实习的需要。

综上所述,我们认为新增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,办学条件具备,能够适应2008年本科招生后的教学需要。

|12>>>>>|

[1] [2] 下一页

Copyright2007-2019齐鲁医药学院, All Rights Reserved  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西路1678号 邮政编码:255213
办公电话:0533-2829222 传真:0533-2829166 Email:qlyyxybgs@126.com
开发维护:齐鲁医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鲁ICP备09071716号